校园看点

我校学生实践团队聚焦网络群体伸张正义行为 为网络环境治理“开良方”

发布:党委宣传部   2025年04月03日 09:04 浏览:


在当下短视频和热搜主宰信息传播的数字化时代,网络群体伸张正义的行为正深度影响着社会议题的解决方式。从“唐山烧烤店暴力事件”引发的全民对真相的追寻,到“粉发女孩被网暴自杀案”推动司法程序革新,网民借助转发、评论、技术解析等手段参与公共事件,这一现象既展现了技术赋权带来的积极影响,也凸显了情绪失控和制度滞后的矛盾。18-24岁的Z世代作为网络正义实践的主力军,他们独特的技术化手段和圈层化传播模式,正重塑社会治理的传统逻辑,而司法系统、平台规则与公众认知之间的偏差,让这一实践饱受争议。

网络舆论研究在互联网治理领域意义非凡。它通过系统分析社交媒体、论坛、新闻平台等网络空间的公众意见、情感倾向和传播规律,能够精准揭示社会心态、风险信号以及治理难点,进而实现风险预警、危机管理,为政策制定和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参考。然而,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泛滥的问题依旧严峻,治理这些问题仍是网络舆论研究的核心任务。

在此背景下,我校学生实践团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社会热点,以网络群体伸张正义行为为主题开展研究。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运用Python网络爬虫和生成式AI等工具,广泛收集数据,成功筛选出2000年至2024年的193个网络群体伸张正义典型事件。借助QCA方法,他们对这些事件进行深入剖析,形成了全面且细致的数据分析结果。同时,为获取更广泛的公众看法,团队在河南、河北、广东、天津等多地市开展了实地走访调研,并结合线上问卷方式,共收回1832份有效问卷,问卷有效率达91.6%,获得了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。

基于此次调研,团队完成了《协同治乱,网清民安:网络群体伸张正义行为后果与治理研究》的调研报告,系统分析了网络群体事件的特征、动因、大众看法以及主要影响变量。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技术重构、制度创新、社会协同、教育赋能与全球协作的“五维联动”体系,期望通过各方协同联动,提升网络群体伸张正义行为的治理效能,并针对如何积极引导网络群体、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。

网络舆论研究对于互联网环境治理至关重要,它既是精准识别风险的“雷达”,也是平衡各方权益的“指南针”。在算法与人性、效率与公平的博弈中,只有不断创新研究方法、坚守伦理底线,才能打造一个清朗且充满活力的数字社会。乐鱼(中国)实践团队的研究成果,为网络舆论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,有望推动互联网治理迈向新台阶。

(一审:杜怡梅  二审:仲昭麟  三审:王敏)




责任编辑:仲昭麟
作者:校团委
来源: 校团委